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蔡熙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记者从北京市举办的“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5年来,北京自贸试验区三片区七组团以改革为抓手,推出了多项制度创新案例,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首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海淀区作为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2024年GDP达1.29万亿元,聚集人工智能企业超1900家,通过备案的大模型89款,占全国两成。“我们正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崔瑛介绍,中关村综保区是全国首家全国首个应用“3+1”智慧监管模式,以“研发创新”为特色,“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17.66亿美元,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
昌平区聚焦于医药外资领域,该区区委常委、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主任柳强介绍,全区累计落实210项创新政策,7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向全国或全市复制推广,微元合成全球首创“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生产的阿洛酮糖获批上市。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投用,完成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试点。五年来新增外资企业329家,百济神州创新药落地75个市场。一批本土企业开展“产品出海”“技术出海”“资本出海”,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增添新活力。
朝阳区着力打造国际贸易数字化合作新模式,朝阳区副区长张梅介绍,该区成立了北京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商务中心区服务站,落地中国——新加坡首个全环节跨境贸易数字化实单试点,渣打证券等外资机构入驻。区域内,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全市近一半,持牌金融机构达1200家。
通州区聚焦绿色产业发展,构建“绿色自贸”体系。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表示,截至6月底,通州组团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8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超557亿元,ESG基金与标准化碳链平台推动绿色产业集聚。
结合航空港特色,顺义区副区长周鑫介绍,顺义组团内天竺综保区2024年罕见病药品进口占全国40%以上,全国综保区绩效评估位列第二;中德产业园集聚120家德企,年产业规模400亿元;目前组团已累计入库“两区”项目2180个,居全市首位。
大兴区副区长周冲介绍,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两省市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区域,该区累计引入市场主体7800余家,外资企业360多家;形成“两中心一平台”数据出海综合保障体系,服务京沪粤等9省市85家企业数据跨境需求,全国首创外企数据出境“绿色通道”和自贸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机制。2024年综保区保税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两区”办主任、二级主办刘文虎介绍,亦庄组团在数据跨境流动领域率先推出全国首批负面清单,助力拜耳医药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出境的外资药企。该区生物医药领域获批全国首个外资企业干细胞及基因诊断技术研发经营资质,落地相关企业12家;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12.64亿美元,占全市自贸区43.8%,形成了16项在全国全市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案例。
“亦庄组团将以更高开放水平、更优发展质量、更大改革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示范区。”刘文虎表示,将持续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全国改革开放大局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曼雅配资-上网配资炒股-昆明配资最快的方法-配资哪家比较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