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熊乐 刘蓓蓓)近日,安康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的“铁”肩推普社会实践队走进汉阴县铁佛寺镇,以推广普通话为纽带,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场景。继推普课堂、非遗体验课后,实践队走进田间地头,探索推普赋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让标准语言成为激活乡村经济活力的 “金钥匙”。
在汉阴县铁佛寺镇合一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在挂满枝头的猕猴桃上,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实践队队员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田间实训课”,村支书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了合一村依托良好生态资源,重点发展的猕猴桃和天麻产业。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用标准的普通话与支书交流,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与销售痛点。
“我觉得这次的三下乡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将普通话推广与传统文化体验和现代农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跟着当地的村支书我们参观了猕猴桃基地,他为我们讲解了猕猴桃的生长习性和猕猴桃产业链,回去后我们将今天的视频剪辑,把这里的猕猴桃进行推广宣传。这次活动既丰富了我们的体验,又能让推普工作更接地气、更生动。”实践队队员石洪欢说道。
展开剩余50%如何让课堂所学真正服务乡村?让推普成果化为“新农具”,实践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手持拍摄设备,化身“乡村主播”和“产品代言人”,在挂满果实的猕猴桃架下,用清晰、流畅的普通话拍摄宣传视频。从介绍品种特点、生长环境,到讲述种植故事、描绘丰收景象,学生们力求用生动的语言将合一村猕猴桃的“绿色”与“甜美”传递给屏幕另一端的潜在消费者。
指导教师刘蓓蓓正在教学生拍摄猕猴桃的宣传视频,随后她说道:“此次我们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策划了推普课堂、非遗体验课、田间教学等实践活动,通过了解当地的产业,进一步宣传推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打通语言普及的“最后一公里”,让文化和产业共同发展。”
据了解,此次走进猕猴桃基地只是‘推普+’赋能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一环。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了普通话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将语言技能转化为助农兴农的‘新农具’。拍摄宣传素材只是第一步,该实践队后续将持续关注合一村猕猴桃产业,真正让推普的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发布于:陕西省曼雅配资-上网配资炒股-昆明配资最快的方法-配资哪家比较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